close

中歌榜頒獎接近全明星陣容 四大現象兩點反思
--------------------------------------------------------------------------------
http://fm974.tom.com2005年01月23日13時03分



周傑倫蟬聯男歌手獎,孫燕姿捧得女歌手獎,這是一個圓滿的收場。明星足夠多,獎項分配均,沒有大贏家,也沒有大輸家,的確是去年樂壇熱點一網打盡,皆大歡喜。「圓滿」二字確實是今年中歌榜頒獎的最好概括。


  華語歌壇頒獎典禮從來就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但評價一個頒獎典禮的好壞無外乎三點,一是獎項本身是否具有公信力,二是晚會是否具有觀賞價值,三是頒獎禮是否能反應出當今華語歌壇的整體格局和未來前景。用這三點去衡量第十二屆中歌榜頒獎禮,讓人覺得這場頒獎總的來說還是相當成功的。


  現象一:頒獎雖激烈 演出更精彩


  頒獎典禮的可看性是以往一直是被我們所忽視的,但演出好不好看卻是至關重要的。整場晚會該來的歌手都來了,看上去星光熠熠。從龐大的演出陣容上看,這首先就是一場真正意義的音樂盛宴。從孫燕姿、黃義達、言承旭、F.I.R、張韶涵這些港台明星,陣容齊整的內地歌手,到舉足輕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達明一派,被譽為「R&B音樂教父」的陶喆,都是歌壇最具重量性的名字。特別是去年復出歌壇的達明一派,作為影響一代的音樂人,在北京的首次亮相意義非凡。


  一氣呵成的演出單元不僅是港台與內地歌手交流的絕佳舞台,華語樂壇實力的一次檢驗,對觀眾來說也稱的上大飽眼福,視覺盛宴。拋卻了單純的名利爭奪,演出成為了頒獎禮的重中之重。獎項再好看,也沒有明星好看。


  現象二:「演而優則唱」VS歌壇實力派 殊死火拚


  由於「演而優則唱」的大行其道,整場頒獎禮看上去像是兩股勢力的殊死火拚。在內地最受歡迎新人、港台最受歡迎新人上,陳坤、言承旭鋒芒畢露。面對歌壇新人,「歌影雙棲」的人氣優勢展露無疑。去年大受歡迎的F.I.R、張韶涵、龍寬九段在大眾偶像「眼球新人」面前紛紛落馬。


  「影壇軍團」向歌壇處女地發起了全面猛攻,甚至男女歌手獎中,言承旭、趙薇差點將周傑倫、孫悅拉下。雖說「演而優則唱」已讓歌壇發展步入了近乎於急功近利的製造模式,但在新的一年裡,這股風潮還將愈演愈烈。


  現象三:港台創作勢力正盛 內地創作有待提高


  創作新人的遍地開花是去年台灣樂壇的一大特色。除了 炙手可熱的創作人黃義達獲得創作新人獎 之外,去年的F.I.R、房祖名、元衛覺醒、南拳媽媽都以創作見長,風格多元,令人驚喜。而獲得最佳創作人的林俊傑,還是R&B,《第二天堂》卻能看出他創作上求新求變的一面。去年異常活躍的港台創作陣營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趨勢。


  相比而言,去年的內地創作人沒有質的進步。許巍獲得最佳專輯,但內地創作歌手特有的人文內涵在逐漸削減。龍寬九段的確是去年的最大亮點,獨樹一幟入圍八項提名的他們捧走了年度金曲、最佳編曲、最佳創作新人三項大獎。令人惋惜的是另一位創作新人董赫男的空手而歸。


  現象四:頒獎禮很公平 主辦方很高明


  由於中歌榜率先公佈了前兩輪投票結果,這給歌手觀眾都吃了一粒定心丸。每一個現場觀眾、獲獎歌手都顯得心中有數成竹在胸,所以頒獎禮上的大部分獎項歸屬,都顯得毫無爭議可言。


  將評判權全線放給市場,人氣說了算,這樣既公平公正,又公開透明,沒什麼好說的,比以往頒獎禮上說不清道不明的各種干係明朗的多。事實上,呼聲最高的歌手,最後幾乎都拿到了獎項,實至名歸。


  最受歡迎男女歌手獎是整晚最具戲劇性的看點。趙薇、孫悅在頒獎禮前都獲得了年度金曲獎,而此前趙薇在投票中一路領先勝算最大。二人均落坐現場,讓人看來更加刺激。兜了一圈後,還是孫悅捧杯。專業歌手拿歌壇獎項的「原則」合情合理,但主辦方「耍」的聰明心機也一覽無餘。沙寶亮獲得男歌手獎是另外一個大冷門,當然取勝只能說明男歌手實力之接近,競爭之慘烈,談不上「改朝換代」。


  在獎項分佈上,主辦方既做到了些許冷門跌宕起伏,又在重點獎項上慎之又慎,分配平均。在市場與專業的調和上,把握住了大方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頒獎打破了「不到場不給獎」的「潛規則」,周傑倫、S.H.E的缺席並未剝奪他們獲獎的權利,這又一次體現了主辦方的高明,同樣規範化的流程也是今年頒獎禮最值得圈點之處。


  反思一:青少年市場當道 流行偶像唱主角 未來何去何從?


  如今的流行歌壇,青少年市場逐漸獨霸天下,這在頒獎禮上已可見一斑。無論是分獲男女歌手獎的周傑倫、孫燕姿,蟬聯港台組合獎的S.H.E,受落頒獎禮的F.I.R、張韶涵、胡彥斌,還是兩岸「新人王」言承旭、陳坤,無一例外,都是青少年流行的產物。甚至以流行朋克路線出身的花兒樂隊,也轉型成為泡泡糖流行組合,誓做「F4」。誰都想在這塊青少年大蛋糕分得一塊,看起來流行偶像們是越來越有號召力和吸引力了。


  張惠妹頒獎禮上的沒落並非偶然,與十年前標榜「實力派」的歌壇相比,如今的樂壇只有青少年明星唱主角。十年前梅艷芳、張國榮如今已風華不在,當紅女歌手陳淑樺、辛曉琪、彭羚等不是前途未卜就是銷聲匿跡,甚至去年陳慧嫻、陳潔儀也心灰意冷退出歌壇,更多老將則如蔡琴一樣藉著巡迴演唱會滿場懷舊。


  歌壇日益低齡化已然是不爭的事實,對於未來而言,這未必是個好現象。


  反思二:華語歌壇總體格局 內地台灣是主流 香港何以顆粒無收?


  在今年的頒獎典禮上,去年台灣歌壇最耀眼的新星悉數登場。而以側重推介內地音樂的中歌榜,原創樂壇的中堅力量更是無一缺席。該來的歌手都來了,讓整場頒獎禮很好看,可以說這是華語樂壇的全明星賽。


  不過最後,當我們盤點所有獎項的時候,令人的吃驚的是,內地台灣各佔半壁江山,香港樂壇則顆粒無收!聯想起年底的一個月內,香港四台頒獎禮走馬燈跑龍套式的頒獎「盛況」,和炒的熱火朝天的「新四大天王」,對於華語歌壇而言,不過是自玩自賞的遊戲而已。長久以來香港樂壇重星不重樂,過於倚重本土發展,閉目塞聽,前景不容樂觀。香港樂壇在低迷中繼續,無論如何,台灣內地依舊是未來華語歌壇的最大舞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7da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