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黃小茂離職 四大唱片徹底淪為駐京辦
www.ifensi.com 2008-10-14 11:48:27 來源:粉絲網 用戶評論1條 


  國際四大唱片中最後一個被大陸音樂人主導的公司華納送走了總經理黃小茂,四大中最後一塊原創音樂陣地在持續多年嚴重的營養不良中終於失守,與其他三大一起淪為了港台唱片業的駐京辦。


  中國原創音樂的快速凋零是這幾年裡不爭的事實,而作為世界唱片業絕對主導者的四大——華納、環球、SONY-BMG和百代在進入中國市場這麼多年後,卻逆潮流而動,他們對內地歌手和創作的扶持與投入不但沒有逐步加大反而呈現了極速萎縮的態勢,四大中國公司的團隊工作重心已經明顯轉向了為港台歌手在內地做宣傳和銷售服務。等待四大旗下內地歌手的將是更加漫長的發片週期、更少的製作費和宣傳費。

  四大唱片在內地的發展不盡相同,第一個創造本地化輝煌戰績的是SONY,陳道明主導下SONY曾經擁有毛寧、滿江、金海心、韓磊、劉歡這樣一批絕對實力的唱將,也曾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銷售記錄。但是在趙青接替陳道明,公司核心業務轉至上海後,對內地歌手的輕視即迅速表現出來,原來旗下的大牌歌手連同晚期加盟的滿文軍、王子鳴、陸毅全部與公司解約,有一段時間SONY在內地幾乎沒有什麼業務。與BMG合併之後,這間讓五大變成四大的公司才有了秦海璐、黃奕、倪睿思、劉亦菲、韓雪和陳坤,除了倪睿思其他幾人全部是影視明星出身,韓雪的神秘背景則一直讓業內頗多猜測,他們的功利心態一目瞭然。而今天的SONY-BMG中國公司的員工們每天則在忙碌著周傑倫、王力宏、李玟、黃義達、吳建豪、庾澄慶、莫文蔚和南拳媽媽,每年一至兩張的內地發片量幾乎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百代唱片在內地開展業務稍晚(我們當然不是從解放前算起的),從上海步升開始,逐漸有了許巍、花兒樂隊、胡彥斌這樣的一線和准一線歌手,與最初幾年的紅火相比,許巍的出片速度在逐漸放慢,極度的商業訴求讓許巍把在百代的每張唱片幾乎都做成了「同一首歌」,胡彥斌在出道時被很多人看作天王的接班人,而今天他早已退出了這個競爭的行列。最可悲的是花兒樂隊,這支有著鮮明特色的樂隊在公司的慫恿與含糊其辭的辯白中成了中國流行音樂「抄襲」的代名詞。這兩年百代又簽約了胡歌、安琥和好男兒組成的「兄弟聯」組合,這基本上是一些與音樂本身關係不大的人,其中的功利心態與SONY-BMG如出一轍。今天,百代在港台地區擁有孫燕姿、任賢齊、黃立行、陶哲、SHE、黃品源、安以軒……你回想一下百代的工作人員給媒體打電話都在為誰聯繫宣傳,就知道誰是百代的重心了。

  環球是四大唱片裡最大的一家,但不幸的是他們也是在中國內地業務量最小、開展業務最晚的一個,在中國原創音樂曾經輝煌過的那些年裡,並沒有環球的身影,而今天我們打開環球在中國的網頁,內地藝人只有東山少爺、王嘯坤和馮磊三個人,這其中王嘯坤還屬於上騰與環球的合作產品、馮磊屬於刀郎和環球的合作產品,也就是說環球在中國基本上是沒做什麼音樂的,而作為一家最典型的駐京辦公司,他們更多的要為陳奕迅、張學友、周傳雄這幾大天王忙碌著,在能賺到錢的那些年,環球都沒有插一腳進來,現在做唱片都不賺錢了,我想他們會更堅定的把公司作成一個駐京辦。

  最後我們來說說華納,這實在是一家擁有著輝煌的原創音樂創作傳統的公司,從最初宋柯與許曉峰拿著華納給的20萬美金把公司張羅起來,把它打造成擁有樸樹、汪峰、老狼、葉蓓、金海心、周迅、達達樂隊、美眉、E樂隊的內地最強大的原創人文音樂製作基地,華納麥田曾經是中國流行音樂一塊讓人敬仰的金字招牌。但是同樣在長期的總部投入不足的艱難困境中,宋柯和許曉峰相繼選擇了離開。黃小茂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產物,他接手的華納已經被迫開始向著駐京辦的路子走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狼和金海心的發片週期在不斷的延長,而作為與宋柯和許曉峰一樣有著深厚人文理想的黃小茂,在這幾年裡不過是在苦苦掙扎,而台灣團隊對中國公司的不斷介入也使這家公司的工作越髮束手束腳,他們不得不放下老狼和金海心,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蕭亞軒、FIR、阿沁、郭品超和郭美美身上。而最近一年中出於對內地藝人的保護和扶持,黃小茂的高層團隊與大中華區在經營理念上分歧越來越大,華納大中華區對內地音樂的漠視和對內地藝人的冷淡,引起了中國華納員工的極大憤慨,但是資本的力量是無法抗拒的,黃小茂最終被迫選擇了離去,而那一群為著中國自己的流行音樂奮戰多年的高層同時都選擇了集體離職,四大中的最後一塊原創陣地就此徹底淪陷。

  事實上,我從不反對兩岸三地的音樂互通互融、同樣文化背景下的協作有利於中國流行音樂的共同進步,畢竟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還沒有出產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巨星。近十年來,隨著港台兩地流行音樂市場的極度萎縮和衰敗,大量的台灣唱片業從業人員來到內地,這裡面有創作者、製作人、錄音師、樂手、歌手還有唱片行業的管理者。在內地的市場征戰中,他們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以及多年來積攢的名聲獲取了高額的利益,在一個市場經濟的時代,這些都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本無可厚非。但是今天,當世界唱片業的四大巨擘把他們在內地的唱片公司徹底改造成了服務於港台分公司的駐京辦,問題的嚴重性便迅速的呈現出來。

  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全球化的一個終極目的是謀求共同發展,而四大唱片卻在搶佔內地市場的同時或明或暗的促動著內地音樂的持續萎縮,這種短視的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是建立在對內地唱片業資源的掠奪性開發之上的,雖然這些公司也在簽新人做唱片,但那不過是一種掩人耳目、堵人唇舌的表面文章。我們在這裡要問,港台的唱片業同仁們,你們把內地當成了什麼?你們把內地的唱片公司當成了什麼?你們又把內地的歌手和音樂當成了什麼???你們在這裡賺錢,但是你們為內地的音樂發展做過什麼?你們還打算做什麼?

  我想在這個時候,我們整個內地的唱片業同仁、傳媒界的同仁也都應該一起來反思,我們應該如何來應對港台唱片業對原創音樂這種建立在資本霸權上的侵蝕與毀滅,而我們的文化出版主管部門是否也應該考慮出台相應的政策,來規範國際唱片公司在中國內地的經營行為,用政策的槓桿來調節內地音樂與海外音樂的市場份額,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產品,任由其在絕對的自由市場經濟中沉浮,最終只能換來本土文化的迅速沒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7da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